
? ? ? ?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肇端于1980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書市,是改革開放在出版領域的產物;2006年8月中央頒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國書市被列入重點支持的展會之一,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2007年4月在重慶市舉辦的第17屆全國書市正式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一直沿用至今。一路走來,書博會的嬗變不僅體現在更名上,更體現在內涵與外延的擴大上。近40載風云際會,作為中國書業三大盛會之一的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堪稱書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 ? ?讀者需求催生集中銷售書市模式
? ? ?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歷了“讀書斷乳期”的讀者求知若渴,品種不多的文化產品一時間供不應求,出版人便嘗試以書市的形式,集合全國圖書產品于一地銷售,1980年首屆全國書市應運而生。此屆書市在北京舉辦,共設17個展銷處,有107家出版社、1.3萬種書參展,10月7日~21日的半個月里,接待讀者76萬多人次,圖書銷售金額377萬多元。有讀者留言:“希望年年有好書出版,希望年年有繁花盛開的書市舉行”。
? ? ? ?時隔9年后,全國書市于1989年“重出江湖”,第2屆、第3屆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辦。早期的全國書市更多的是單一的圖書交易活動,重在解決面向讀者的購買通道問題,充分促進了出版社與書店的直接交流,搞活了相對平靜的圖書市場,推動出版業邁出走向市場的第一步。
? ? ? ?1991年8月第4屆全國書市移師廣州,改變過去以銷為主的單一形式,首次實行展、銷、訂、批相結合,變單一功能為多種功能。1992年10月在成都舉辦的第5屆全國書市,參展出版社覆蓋全國,接待進場讀者破百萬人次,總成交額破億元。第6屆全國書市1994年10月在武漢舉行,書市首次設置精品展示廳,首次設置期刊館,首次推出電子出版物的展銷活動,展示了各地出版繁榮的盛況。
? ? ? ?讀者持續攀升的旺盛的購書需求,加之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角色、文化背景,使得1996在深圳舉辦的第7屆全國書市銷售呈井噴之勢,也因此成為當年行業親歷者難以磨滅的記憶——為期10天的展銷時間里,共賣出價值2170萬元的圖書,銷售額打破了歷屆書市的紀錄。當時人山人海的購書場面,只有深圳1992年排隊買股票的火爆程度可與之相比。
? ? ? ?此后幾屆全國書市以每年一屆的頻率,先后在長春、西安、長沙、南京舉辦,基本上以圖書展銷為主,展銷的圖書品種、成交額、接待人數都呈持續上揚趨勢。
? ? ? ?輻射效應助力行業展會 轉軌區域文化盛會
? ? ? ?全國書市交易功能的弱化始于2001年在云南昆明舉辦的第12屆全國書市。當時,原新聞出版總署重申了“全國書市全國辦”的方針,要求不要與往屆書市比訂貨碼洋和銷售數量,而要比創新、比開拓、比質量、比貢獻。此屆書市將主會場和幾個分會場設置在云南省的文化發達地區和著名旅游區,體現了云南借全國書市推動圖書出版行業發展繁榮,同時拉動當地旅游、餐飲、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的全新思路。至此,全國書市的訂貨交易功能逐漸減弱,其定位開始由行業展會向區域文化盛會轉變。
? ? ? ?通過舉辦地的申辦激發區域市場文化活力,與舉辦地文化特色相結合,可謂轉軌后的書博會的一大特色。綜觀近幾年的書博會,與舉辦地本土文化結合得越是緊密,書博會達到的效果越好,對城市的宣傳效果也越好,而很多城市當初申辦書博會就是看中了這一特色。
? ? ? ?如在海南舉辦的第23屆書博會,彰顯魅力獨特的海南文化,將海島文化、黎苗民族民俗文化、生態環保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突出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 ? ? ?業內人士認為,書博會作為出版盛會,如果能與承辦地的城市文化相結合,把這一時間性很強的文化活動部分轉化為空間藝術,強化當代出版文化與當地文化建設的和諧統一,立足于承辦地的文化積累,是很有意義的。如擺放與當地出版文化歷史相關的城市雕塑、建設出版主題園區等項目,可以由出版單位捐資建設,為舉辦地營造出書香社會的氛圍。這些活動貼近讀者,普及出版文化,倡導高雅的社會文化,體現出當代出版業注重文化積累、文化選擇、文化傳承的社會形象,也會在最廣大的讀者中增加出版單位乃至出版行業整體的美譽度。這些活動更是書博會的延伸,對承辦城市的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 ? ?書博會對主辦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每一屆書博會的成功舉辦,都是一次對中國出版業繁榮發展的促進、對出版界最新成果的檢閱,對推動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給參與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 ? ? ?順應時勢 打造全民閱讀強力抓手
? ? ? ?2006年世界閱讀日前夕,由中宣部、原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委共同倡導并發起了影響深遠的全民閱讀活動。在2007年第17屆全國書博會上,將主題定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和諧文化”,這也是“全民閱讀”首次鮮明地出現在書博會主題中。書博會收獲的不僅僅是銷售額的增加,還點燃了全民閱讀的熱情。
? ? ? ?此后,全民閱讀成為書博會的主線,從河南鄭州、山東濟南、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到寧夏銀川、海南海口、貴州貴陽、山西太原、內蒙古包頭、河北廊坊,無不如此,打破了“業內搭臺、業內唱戲、業內看戲”的舊格局。
? ? ? ?從第18屆書博會開始,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發起讀者大會,以互動的方式創造全民閱讀的廣場效應,打造閱讀嘉年華,成為書博會的一大品牌活動,豐富了書博會的內容,還點燃了更多人的讀書熱情。又如2017年在河北廊坊舉辦的第27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主題是“承燕趙文脈啟盛世書香”,既體現了主辦地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彰顯了全國書博會持續推進全民閱讀的任務主線。
? ? ?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出版產業的變化,書博會承載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從圖書銷售、行業交流,向展示城市形象、帶動經濟發展、打通出版全產業鏈等方面拓展,已成為展示出版業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進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載體,推動舉辦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 ? ? ?互聯網大潮對出版行業的影響有目共睹,書博會順應潮流,融入“互聯網+”概念,呈現出線下體驗和線上購書的新模式。比如在第25屆書博會上,重慶出版集團推出O2O展館的“現場體驗、線上購書”模式,參展的278種新書,每種現場僅擺放1~2本,每本圖書上都貼有專屬二維碼,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直接下單購買。網購圖書既能避免排隊付款和自提的麻煩,更能享受價格優惠,還能實現網上讀者購書經驗交流共享,因此越來越受到讀者尤其年輕讀者的青睞。
? ? ? ?22年后重返深圳 再舉銷售大旗
? ? ? ?時隔22年后,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重返深圳,即將于2018年7月19日開幕。1996年11月8日,第7屆全國書市在新落成的首座深圳書城開幕的盛況,仍讓許多書業“老人”津津樂道。
? ? ? ?記者從第28屆書博會組委會獲悉,本屆書博會按國家新聞出版署“展銷結合,雙效統一”的要求,大幅提高出版物銷售比例,將組織23萬種、近百萬冊圖書在主展館開展8折銷售,成為近年來首次實現整個展會期間均面向市民讀者進行銷售的展會,這個創新舉措也成為本屆書博會的最大亮點。同時,在深圳市民家門口的五大分會場——深圳書城羅湖城、南山城、中心城、寶安城、龍崗城,也將組織大量的主題書展和閱讀活動,統一開展8.8折讓利銷售活動,力爭辦成“家門口的盛會”。
第28屆書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曹宇表示,出版物展銷是書博會的核心內容,是為市民讀者提供文化福利的重要環節。本屆書博會側重打造便利的參與條件、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開展優惠的銷售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滿足市民的閱讀文化需求,激發市民參與書博會的熱情,讓他們真真正正走進書博會,進一步展現我國出版業的新境界與新擔當。
? ? ? ?既展又銷,是回歸,亦是創新。通過書博會發動零售、團購市場,成為書博會最具實效的成果,使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充分體現。能否再現1996年時的購書盛況,也成為各界新期待。
? ? ? ?常辦常新是書博會成功的動力源泉。比如從歷屆書博會變化中可以看到,以出版傳媒集團為主體的書業整體品牌展示越來越專業化,從展位設計、活動策劃到媒體宣傳、整體造勢都逐步形成規模,影響力也日益強大;又如呈現出民營書業從半地下狀態到浮出水面,其標志就是第20屆書博會設置了3個展館的民營書業展示區,民營書業在全國大型圖書訂貨會上首次有了一席之地,被業界看作是中國書業的破冰之舉。未來,書博會的模式仍會動態調整。隨著出版產業鏈的打通,鏈條上相關產業間的關系將更加密切,愿意來書博會參展的各類文化企業、技術公司將越來越多。
? ? ? ?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的書博會,從騾馬大市到高大上的全產業鏈展示,再到全民閱讀的推廣利器,書博會模式發生了各種變化,經歷了螺旋式上升,既是對中國書業每年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又是改革開放為我國出版業帶來發展成就的真實縮影。改革開放成就了書博會,書博會也是中國出版業的有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