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3年10月17日,2023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教育創新學術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該活動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委會、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專家組秘書處、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近30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及相關教育研究人員蒞臨論壇,共享學術盛宴。來自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科學技術部機關團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的領導先后致辭。現代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現教社)受邀成為此次活動的協辦單位,負責“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教育創新”主題論壇的籌辦工作。

現教社副總編輯王春霞受邀在此次論壇中致辭。她表示現教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關注《教育現代化2035》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在服務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中積極探索信息科技教育與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現已根據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要求,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編寫了課程教材,突出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活動設計、思維培養,為學生提供教材、學材、手冊的全方位學科支持,具有與使用群體的認知高度契合、以提升核心素養為主線的綜合培養、體現教研結合的研究成果、考慮跨學科知識融合及與高中信息技術銜接、提供多科學習模式和資源的特點。此外,現教社也在信息科技教學平臺搭建及提供數字化課程資源方面積極探索,構建高質量的信息科技課程資源體系,在信息科技課程、教學培訓方面提供豐富的服務方案。
? ? ? ?本次論壇邀請多位信息科技、智慧教育領域領導、專家、老師進一步凝聚共識,共同為深入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著力推動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教育創新發展形成合力。

? ? ? ?在主題報告環節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信息中心主任史遠進行了“人工智能助力創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報告,分享了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在信息科技課程中的跨學科原則、以學生為本原則、實踐指向性原則,并詳細介紹了將信息科技、科學、勞動三門課程相結合開發的“土培課程”。沈陽市尚品東越學校校長武佳紅在“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的報告中分享了學校全方位實現人工智能的具體措施,展示了未來學校3.0版新樣態。成都市田家炳中學教師張友科則以“高中人工智能課程的實踐與探索”為主題,分享了其《走進K近鄰算法——蘋果檸檬分類》課程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情況,并對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競賽等情況進行了介紹。三位專家的報告有效地展示和推廣了中小學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教育創新的理論研究和教學經驗,進一步探討了智能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新可能、新機遇和新挑戰。

? ? ? ?說課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小學信息科技高級教師、海淀區信息科技學科帶頭人田迎春老師以“智能加濕器的改造——反饋與優化”為主題進行說課;北京市海淀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學主任、北京市市級骨干教師楊光有老師以“學習力發展引領下的創生交互課堂教學實踐——以認識圖形為例”為主題進行說課;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信息科技教師、北京市骨干教師彭紹航老師以“讓機器人能巡線——了解分支結構”為主題進行說課。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金文老師對三位老師的說課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指出了課程中存在的提升空間,使參加論壇的老師們提升了對課堂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技能。

? ? ? ?授課環節,翠微小學的陳建南老師結合北京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一熱點話題,進行了“一帶一路宣講小使者”英語課的授課,課堂充分利用AR虛擬現實增強技術與智能白板,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效率,展現了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英語教研員、高級教師王微從多個層次不同角度對授課進行了點評,充分肯定了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期待在未來英語教學能與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有更多合作與融合。

? ? ? ?本次論壇,除“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教育創新”論壇三位老師的說課外,現教社的信息科技課程還在多個分論壇現場進行說課展示,并得到了點評專家的高度評價。如在“信息科技特色學校教育創新”分論壇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教師烏蘭以“身邊的物聯網應用”為主題進行說課;在“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與拔尖人才培養創新”論壇中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宋強平、首都師范大學附屬玉泉學校教師劉嘉琪分別以“智能教室空氣檢測系統設計——物聯網基本原理”與“過程與控制的實現方式”為主題進行說課。參加論壇的老師紛紛表示現教社高質量的信息科技課程設計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能,經過實踐的信息科技課程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科素養。

? ? ? ?現教社通過說課的形式,讓來自全國的參會老師了解到現教社信息科技課程設計理念: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創新和鼓勵個性化發展,具有科學性、通用性、前瞻性,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聯系實際讓學生親歷過程,體現人文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現教社信息科技教材在繼承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材優點的基礎上,圍繞新要求、新課標進一步加強了培養學生數字素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梳理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等方面的內容設計與活動設計,并展現了課程為適應教師課堂教學的自主性及體例框架設計的靈活性。此次論壇為現教社未來信息科技課程教材的推廣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為未來服務信息科技教育提供了充足動力。
? ? ? ?現教社作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戰略布局和業務體系中唯一一家定位教育出版和少兒出版,并以此為主業的年輕出版社,近年來在服務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著力推動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積極探索,在信息科技課程教材、數字資源、教學平臺、教學培訓服務等方面不斷尋求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