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藝術家、著名作家王蒙,民進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原主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馬大正研究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原館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檔案組組長)鄒愛蓮,國家清史辦原主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卜鍵,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朱昌榮,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劉文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勇強,中華書局總編輯周絢隆等文化教育出版界的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由饒權主持,現代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琦和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崔建飛分別致辭。
? ? ?《清代教育檔案文獻》全書分為“詔諭?規制”“學政?科舉”“學校?課業”“學部?學堂”四編。這是國內首次以教育為專題,以文教規制為緯、歷史演進為經,全面整理清代歷史檔案,分類編纂清代近300年間有關教育的檔案文獻。檔案內容涉及教育思想、學政管理、學校設置、科舉選才等諸多方面,成就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總集。
王蒙認為,清史的纂修,從國家層面來說,是我國國家穩定、全面發展的表現,這套書也許能使學風、文風、出版風從另一個角度得到調整與補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是翻天覆地的大成就,但是任重道遠,目前的陣容與產品對于實現文化強國與教育強國的目標還遠遠不夠。
? ? ? ?朱永新表示,這部著作是研究中國教育發展史的重要著作,是研究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著作,是研究中國教育管理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著作,對今天的文化融合和民族融合會有很大的幫助。由于這套書現多為影印,規模較大,所以建議從中精選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出版。
? ? ? ?鄔書林肯定了《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的重要價值,認為通過它可以窺見清代教育的全貌,很好研究、吸收、借鑒清代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把檔案、史料和典籍做好,對于我國的意義十分重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 ? ? ?李巖代表中國出版集團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和徐州工程學院捐贈全套《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第一編)》。他表示,這部文獻專集的整理出版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都做出了貢獻,具有長遠的意義,并將引發新的教育研究課題,為現代的教育發展和學術研究提供翔實文獻和歷史鏡鑒。
陳琦回顧了《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的編纂出版過程,并表示它為現代教育出版社在教育出版的高端領域厚植資源提供了極好契機,期望把這部大書打造成為具有傳承性和創造性的主流出版項目。
? ? ? ?此次座談會借《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第一編)》出版發布之機,緊緊圍繞大教育視閾下通覽清代檔案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了《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編纂出版的當代價值,并且就清代教育發展史對中國現當代教育改革的歷史鏡鑒、清代教育在清代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等話題內容展開了廣泛研討。
? ? ? ?座談會也是國家圖書館“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之一。會前,嘉賓參觀了國家典籍博物館。該項目的編纂出版脫離不開典籍文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給予了鼎力支持。第一編66冊,其輯錄珍稀檔案(上諭檔)的圖檔就近4萬幅。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館藏典籍文獻的開放式展覽與古籍整理出版項目的學術研討相結合,十分有益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及其成果走向社會公眾,并形成良好認識。社會公眾步入圖書館、博物館,不僅能體悟、感受中華典籍之美,而且能借助這樣的公共服務平臺閱讀到大書,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必須轉化應用,方才讓典籍文獻真正活起來。《清代教育檔案文獻》作為專題性國家級古籍整理出版項目,其專題方向往往與當代中國發展需求、中國文化教育需求緊密相關,將逐步被各類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入藏。